您当前位置:首页>曝光台>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服务让“金子”发光

2016-06-24

借力知识产权服务,沪上某科研机构一项科研成果的许可费从1000万元陡增到5.4亿元,完成“惊险一跳”。

 早在2011年,该科研机构研发的人工心脏泵技术就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满怀希望与企业洽谈成果转化,只得到令人失望的报价——1000万元。原来,该技 术只拥有1件发明专利和3件实用新型专利,而且这些专利要么质量差、保护力度小,要么已放弃失效。机缘巧合,上海盛知华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接手了该项目 并分析找出还可以保护的发明点,协助申请新的发明专利。最终,谈判结果震惊了发明人:企业愿出5.4亿元许可费,这还不包括后期销售提成,并承担后续全部 研发经费。

 在盛知华这样的案例俯拾皆是。“成立至今,盛知华先后完成20多项专利和技术的许可交易,技术许可转让合同金额超过12亿元,外加销售提成。”盛知华高级副总裁赵保红笑着介绍。

 与该科研机构不同,辽宁某制药公司则是交了2000多万元的“学费”才领悟到知识产权服务的重要性。几年前,该公司想推出药品“三金滴丸”,先后投入 2000多万元资金和人力物力用于研发和厂房建设。2008年,一切准备就绪,不料在向药监局申报注册时,却得知因对一家药企的专利构成侵权,不能注册。 事后,该企业负责人后悔没有寻求知识产权服务。

 这家公司的遭遇不是孤例。一项数据显示,缺乏专利信息检索导致我国研发重复率高达70%。对此一直“耿耿于怀”的刘延淮从国家知识产权局退休后,创办了北 京东方灵盾科技有限公司,并花8年时间创建了“世界传统药物专利数据库”。得益于这个数据库,中山大学药学院教授、美籍华人科学家徐峻博士成功规避专利雷 区,仅用3个月就设计出低成本的甲流新中药处方。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专利大战”愈演愈烈,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开始涌现,知识产权服务业初具规模。

据统计,六七年前,北京新成立的专利代理机构每年只有七八家,现在每个星期就有四五家。从全国看,“十二五”期间,我国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数量已达3.6万家,年营业收入突破800亿元。

知识产权服务业的蓬勃发展源于强劲的市场需求。以专利申请为例,2015年我国共受理专利申请279.9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突破100万件,同比增长18.7%,连续5年居世界首位。

当今国际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知识产权竞争,企业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需求,催生和造就了知识产权服务业。知识产权服务业的高附加值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其发展壮大。统计显示,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年平均收入500多万元,平均利润14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