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首发“知识产权金融卡”试水科技金融创新
今天,一张综合考虑专利、商标、版权价值的“知识产权金融卡”在浦东率先诞生。对于只有知识产权这种无形资产的科技企业来说,通过评估和担保,就能从银行获得较大额度的融资,还能做到随借随还。记者了解到,这项在全市先试先行的科技金融创新之举,直接“治疗”创新型小微企业的融资“痛点”,也是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局运行百日交出的成果之一。
一个窗口解决所有疑问
今年元旦,国内首个“三合一”知识产权局在浦东开始正式运行。“三合一”改革的第一步是让原来分别由专利、版权和商标三个部门承担的职责,由一个部门来承担。对于由此带来的便利,位于张江园区的电子信息制造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专员小陈深有体会:“现在办理专利资助、咨询商标申请事项、了解版权登记事项,只需到一个窗口就能解决所有疑问。”
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局局长林本初介绍,“为建立‘有限、有为、有效’的现代政府机关,我们全面梳理了首份权力和责任事项清单,精简到9个责任事项,75个权力事项。”原本,这些事项分散在三个部门,存在许多交叉和重复。比如各项知识产权的扶持政策,从纵向上分国家、市、区三层次,横向上又分布在多部门。对企业来说,由于信息不对称,要求标准不同,在对企业知识产权的鼓励和资助上,很难做到公平公正,政策和资助也容易打上折扣。
“将知识产权统一管理后,就可按照统一标准,综合平衡,实现真正意义的公平公正。”林本初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合一”改革的巨大潜力将逐步显现,实现“1+1+1>3”的效果。
编织知识产权“保护网”
知识产权“三合一”改革之后,要凸显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和执法的综合效应,就需要调整和完善原有管理和服务的做法。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局成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造一个工作网络,通过构建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知识产权格局,全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尤其是对于自贸区和科创中心,我们要主动服务两大计划。”据透露,浦东知识产权局将推出服务自贸区和科创中心建设的年度行动计划。
同时,浦东正在积极筹建3个知识产权综合性平台,即综合性运用与服务平台、综合性保护平台和综合性管理平台。据透露,这三大平台的核心是:基于国际化的视角,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结合互联网思维,真正支撑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
未来,浦东还将积极建设仲裁机构和调解机构,发挥其解决知识产权纠纷的“准司法”和“自治”作用。通过综合社会、司法、行政等方面的力量,编制一张牢固的知识产权“保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