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谈网络金融外衣背后的传销乱象:六点识别
近几年经济世界经济陷入泥潭,特别是中国经济在持续高速增长后开始徘徊不前,在此复杂背景下,各种传销模式打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幌子,在中国上演一个接着一个的骗局谎言。很多普通老百姓被五花八门的承诺高回报理财项目冲昏关脑,因此上当受骗,甚至家破人亡。
目前一些打着“虚拟货币”、“互助理财”、“网络理财”、“游戏理财”、“购物理财”、“众筹”、“股权”为名的传销泛滥成灾。此类传销组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短期内圈钱关网跑路,或者改头换面重点再来骗钱。从官方的数据来看,每年有几百家理财公司跑路或被立案调查。例如,一家公司以“万家购物”返利网站和“百业联盟”加盟店网络为平台,设置了“满500返500”模式, 开展 “一元返利”、“消费=存钱=免费”营销,大肆进行传销骗钱。据媒体报道,此案涉及金额高达240多亿元,涉案人员近两百万人,遍布全国31个省(区、市)的2300多个县(市),是目前已知全国最大的网络传销案件。该案最后留下了8亿多的资金缺口。还有一个,就是近两年在网络上,特别是在朋友圈传的特别火的“WV梦幻之旅”,一张张极具诱惑的旅游图片和夸张的高端生活描述,让很多年轻人将之视为,最理想的工作生活方式。但最终也被媒体揭下了光鲜的外衣,其传销骗钱的本来面目得以现形。
从目前查处的案例来看,现在的传销跟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骗子利用网络诈骗的手段越来越高明,形式也越来越隐蔽。因此,这些都让普通百姓很难识别,也给警方打击传销带来很大挑战。
本网记者就目前互联网金融背后的传销乱象等问题,采访了北京市友邦律师事务所的熊旭律师。熊旭还是北京市律师协会刑法专业委员会委员,办理刑事方面的案件已经很多年,可以说经验非常丰富。
中国网记者:您从事刑事辩护这么多年了,接触过大量形形色色的诈骗类的刑事案件。我想您肯定也办理过涉及互联网传销方面的案件吧?您简单给我讲讲这些案子的基本案情。
熊旭律师:传统传销和网络传销案件我都办理过。网络传销与传统传销本质上是一样的,换句话说二者就是一个娘胎里双胞胎。传统传销为非法,受到工商部门的密切关注和严厉打击;网络传销使用了隐秘的不公开的手段,它的得利方式同样是交纳会费(或享受产品),然后再拉人进入作为自己的下线。二者的本质和核心就是利用拉下线进入组织赚“人头费”。
网络传销的具体模式有:1、实物推销,这种是传统传销的“网络版”,借助互联网推销实物产品,发展下线。但这种模式过分明目张胆,已经被逐渐抛弃。2、广告点击,另一种是靠发展下线会员增加广告点击率来给予佣金回报,通过网络浏览付费广告获得积分,并由单一的点击广告发展为点击广告、收发email、在线注册等多种方式并存。3、mlm模式,这是目前发现最多、查处最多的传销模式,也叫所谓的多层次信息网络营销(mlm)模式。利用网站为传销载体,该网站宣传一般提供以下平台:企业策划、个人理财、远程教育、培训、买卖商、宣传服务、信息服务、管理控制中心等,并要求入会人员只要交纳一定数额的人民币后即可申请到一个用户名,可以使用网站提供的平台。而且成功加入该网站后,即可有资格推荐、发展他人加入该网站,并可以按照推荐成功加入的人数获取积分,下线再按照一定的比例发展会员。在此类案件中,拉人头取代了传统的商品销售方式,但本质仍是以下线交纳的入会费来支付上线的奖金,是一种典型的金字塔型的传人传销。4、广告提成,近些时候,网上“云广告”盛行,由此非法组织利用云广告概念进行非法传销。因为网络传销隐蔽性和欺骗性,很难让广大网民区分,一般人只以为是“网赚”或者是“广告位”,加上近几年广告在网上的大量流行,广告位的租金越来越贵,所以非法组织利用这一背景,提出花钱买广告位,然后拉取下线买广告位从而获得“提成”的新模式。